艾米答《北京晚报》记者问

1、《暮色苍茫》是发生在美国的爱情故事,读过时候我感觉整个故事比较轻快,结局还是比较温馨圆满的,不知道书名和最后一章的名字的“暮色苍茫”含义是什么?听上去稍微有些灰暗,是刻意为之吗?还是有什么深意?

艾米:同一个故事,不同的人读起来有不同的感受。有人读来感到轻快的故事,另一些人可能会感到沉重。

这个故事之所以起名为《暮色苍茫》,是因为“暮色”在英语里是twilight,既指黑暗降临前那段半明半暗的时光,也指太阳升起前那段半暗半明的时光。

故事的男主人公扎克生活在半明半暗的twilight之中。在公众眼里,他是一个名校毕业的年轻医生,白衣天使,长相英俊,前途无量;但在私下里,他是一个不在监狱的囚犯,他曾遭遇诬告,被戴上“性瘾症”的帽子,虽然逃脱了牢狱之灾,但必须定期参加性瘾者的“学习班”,还必须在社区服务。

但扎克在得到韦真的爱情之后,虽然仍然生活在明半暗的世界里,但那是日出前的twilight。当韦真帮他摆脱了被师妹指控“性侵”的危险之后,他的半暗半明的世界破晓了,正式进入光辉灿烂的日子。

2、这次描述的爱情是“不纯之爱”,这其中的“不纯”是指什么?其实以男女主人公互相对对方的情感来看,尤其是最后韦真决定为了爱和扎克分手,算不算一种“纯爱”?

艾米:我一向认为所谓“最纯洁的爱情”是无稽之谈,爱情都是纯洁的,不纯洁的不叫爱情。爱情纯洁不纯洁,与性无关,只与双方的感情相关,有性没性,爱情都可以是纯洁的。

韦真对扎克的爱,是真挚深沉的爱,也是充满智慧的爱。她决定与扎克分手,是为了蒙蔽师妹,因为师妹为了拿到美国绿卡,正在打扎克的主意,如果能与扎克结婚,师妹可以在半年内拿到绿卡,但如果靠她自己,基本没有希望拿绿卡。

当师妹当发现扎克已经与韦真成为恋人时,她感到美梦破产,所以威胁要告发扎克,说他性侵了她,想靠这种手段胁迫扎克与她结婚。如果这事真的扯上法庭,对扎克非常不利,因为扎克有所谓的“前科”,法庭很容易相信师妹的控告。

韦真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拿到了师妹诬告的证据,证明所谓扎克性侵师妹,全都是师妹编造出来的,从而解救了扎克,也解救了自己的爱情。

3、创作这个故事的灵感或原型来自于什么?或者说有什么契机让你想写这样一部小说?

艾米:没什么灵感,我写的故事,都来自与我自身或网友的经历。契机就是刚好有这么一位网友,看了我写的故事,发现自己的故事也值得一写,于是把她的经历告诉了我,让我用作素材。

我很喜欢《暮色苍茫》这个故事,不仅因为它描述的是我最欣赏的“真诚而智慧的爱”,还因为它触及了一个我从未写过的领域:性瘾症。

4、这个故事是在美国发生的中国女孩的爱情故事,你认为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对故事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艾米:没什么影响。个人与个人之间在爱情观念上的差别,远远大于中国和西方在爱情观念上的差别。

比如扎克和韦真,一个在美国长大,一个在中国长大,但他们对爱情的追求,都是一样的,都追求志同道合,无私奉献。而师妹和韦真,虽然都在中国长大,但她们对爱情的追求截然相反。对师妹来说,无所谓爱情不爱情,找对象就是要找个能帮自己办绿卡的人。而韦真追求的是真心相爱,为了所爱的人,她可以舍弃自己的一切。

5、你认为之前父母一代对于子女的相亲式逼婚的冲突在哪里?故事里韦真的母亲看中的男孩子与韦真喜欢的是完全不同的类型,你认为父母辈更看重爱人的哪些品质?与80后、90后一代有哪些不同?

艾米:韦真的父母只是一对父母,不能代表所有父母。韦真也只能代表她自己,不能代表所有80后90后。

还是我上面那句话:个人与个人在婚姻观念上的差别,远远大于一代人跟另一代人之间在婚姻观念上的差别。

所谓人上一百,种种色色,同样是80后90后,张三可能喜欢有钱人,李四可能喜欢有才的人,王五可能是既要有才又要有钱,而赵六可能根本就不想结婚。

用一句话或者一个标签来概括整整一代人,是愚蠢的,也是危险的,我从来不干这种事。

6、你身边像故事中“师妹”这样的姑娘多吗?你是怎么看待她们的世界观的?

艾米:见过几个师妹这样的人。我对别人的世界观一向持不干涉的态度。别人怎么想,怎么活,那是别人的事。只要她们不违法,不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那就只是她们的活法问题,我不干涉,也不学她们的样,我有我的活法。

7、男主人公的出场时间很晚,一直都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这样的安排目的是什么?

艾米:没有什么目的,只是顺其自然,男主人公就是那时才正式出场的,所以我就等到那时再让他出场。

8、现在的创作生活是怎么样的?有什么创作习惯?

艾米:没什么习惯,如果有合适的素材,我也有时间,我就码几个字,没有就算了。

9、你现在有两个可爱的孩子,你有想过他们这一代的爱情将来会是什么样子吗?作为母亲你会去如果关注他们的爱情?如果要你给孩子们提一个爱的忠告,你会选择一句什么样的话?

艾米:我相信孩子们的爱情是孩子们自己的事,我不干涉,也不提忠告。

生命是一种体验,是孩子们自己的体验,而不是家长的实验。我不会预先给孩子们制定一个方针或者计划,让他们按照我的方针和计划去爱。

能按方针和计划去“爱”的,就不叫爱情了,顶多是婚姻。

10、十几年中你发表出版过许多不同题材的小说,但大家总会因为最知名的《山楂树之恋》给你打上纯爱的标签,你对此怎么看?

艾米:别人怎么看我,那是别人的事,跟我没什么关系。

关于“纯爱”,我在前面已经谈过了。

11、这部小说之后有什么样的创作计划吗?

艾米:这部小说之后,我已经又写了一部,叫《蓝指环》,虽然仍然是写我欣赏的爱情,但涉及的问题是崭新的。

12、你有哪些欣赏的当代作家?为什么?

艾米:现在没时间读小说,说不出欣赏哪位。

 

11 thoughts on “艾米答《北京晚报》记者问

  1. 我觉得比上一个记者问得好,起码是认真读过这本书。

    艾米回答依然精彩!

    Like

  2. “用一句话或者一个标签来概括整整一代人,是愚蠢的,也是危险的”—-艾米说得对!

    Like

  3. 记者读了整本书,但没读懂。不懂题目的含义,不懂韦真父母的婚姻与《山楂树之恋》爱情的区别。

    艾米答得好,给记者和读者上了一课。

    Like

Leave a comment